第(2/3)页 “没想到姜先生会亲自来。” 邱涌才递了一句话。 梅鸿就把刚刚在华清这里受的气,直接返回去。 “那当然,姜先生可是对青山寄予厚望。青山,姜先生是京大数院首任院长,姜立夫先生的儿子,也是陈省身先生的师弟,丘成桐先生的小师叔。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得主,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我们京大数学,姜先生可是当之无愧的奠基人。” “诶。” 姜柏驹皱了皱眉,轻轻拍了梅鸿一下。 “小梅你又这个性子,不要纠结身外名。” “姜先生。” 梅鸿腆着脸笑。 “不纠结不纠结,但你这么多年的功劳,就在这,谁来也换不了啊。” 但他对姜柏驹是真的尊重。 毕竟,某种程度上,他学姜柏驹编写的教材,也算得上是学生。 “青山同学。” 姜柏驹一直没松开拉着许青山的手,老人家的手有许多褶皱,摸起来有些粗糙。 许青山能够感受到他指腹和手指上因为常年书写而摸出来的厚重茧子。 “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数学老师,我能够看到伱的天赋,如果可以,我当然是更希望你能选择京大。” 姜柏驹说道。 他这话说出口,邱涌那边神色不太好看,但是却也不敢反驳。 “这倒不是因为京大和华清之间有什么需要争的。” 姜柏驹先生缓缓地说道。 “主要是我希望你能够更好地研究数学,把数学、物理作为一个核心的基础打好,之后想要再去发展其他方向,也可以。” “华清和京大其实本就是一家人,不应该像如今这样分出个你我,要争个名头。” 姜柏驹笑了笑,露出一口老牙。 可许青山这么近距离贴切地看着这位老人,他很是朴素,身上穿着的衣服也不是什么名贵衣物。 如果不是有人说他是华夏数学泰斗。 许青山可能会真以为这是一个勤勤恳恳的老教师。 “那姜老先生能告诉我为什么要选京大么?” 许青山耐心地问道。 “因为五几年的时候,华清和京大当时在调整院系,五几年开始,华清的理学学系基本上都调整到了京大来,京大的工学学系都调整到华清去。” 姜柏驹没有任何偏见,仅仅是阐述着最简单最客观的事实。 “每一个学系的积累都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而这漫长的时间积累下来的,也是丰富的经验。” “现在华清的数学系我有在看,办得很是不错。” “但是如果真的想让你拥有突破到更高更远的路,或许还是京大更适合你。” “当然了,如果你想要学习计算机什么的,那些比较新潮的,或者是更偏向于应用层面的东西,我个人也是比较推荐你应该选择华清的。” 姜老先生不偏不倚。 这话说出来。 反倒是华清邱涌他们脸色好看了起来。 梅鸿和张进才虽然无奈,但也都尊重老先生的发言,他们不会为了争抢人才的事情,去要求一位年渝古稀、为学生们奉献了一生的学术泰斗去做违心事。 孙家光也没有闲着。 他陪着姜柏驹又聊了一会。 两位老院士并没有出现手撕对方的现场,只是颇为友善地聊着。 姜柏驹是京大出身,孙家光则是华清出身。 年级上,孙家光要小了9岁,对于姜柏驹,他也是抱以尊重的态度。 毕竟。 华夏整个数学体系,不少人都是姜立夫的学子学孙。 姜柏驹作为承载着其父意志,并且个人学术与道德水平都达到很高认同度的优秀大师,自然广受尊重。 两人一言一语的闲聊。 也让许青山听明白了华清和京大这么些年的发展情况,一旁瑟瑟发抖不敢说话的叶新城也听明白了。 因为姜先生的一席话。 如今摆到许青山面前的选择其实已经不再是华清和京大这样具象的学校。 而是。 理与工。 是选择理论基础出发,还死选择偏重于应用实践。 选理,那就去京大,选工,那就去华清。 就这么简单。 在场的人在一段安静之后,都看向了沉思的许青山。 今天这么大的场面可都是为了这位少年诞生的。 良久后。 许青山睁开了眼睛。 “我选京大。” 许青山并没有故作玄虚,也没有卖弄关子。 简单直接地宣布了自己的答案。 听到了许青山的选择。 梅鸿蹦起来高喊一声“好!”,张进才松了口气,擦了擦自己额头上的汗,姜老先生则是一直欣慰地笑着,轻轻点头,看着许青山的眼神中有些赞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