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部分学者认为即便没有确实的证据做依托,但《梦华录》中的复原效果却是最好的。 要知道高飞不仅仅教了演员怎么抑扬顿挫的吟诵,甚至连词牌都掏出了几个。 毕竟词牌、词牌,有词句还得有曲谱来配,才算是一首完整的宋词。 但另一部分宋词与古代语言的爱好者却不同意。 至于原因也很明确,那就是宋朝人绝对不会用京城话来吟诵诗词的。 不得不说这个理由十分强大,也很有道理。 故此一时间,倒是争论不休。 只是关于这一点高飞也有些无奈。 他倒是知道原版的口音是什么怎么样的,但他总不能真就按照原版来吧? 要知道他拍的是古装剧,不是宋朝纪录片! 如果真的什么都按照真实情况来的话。 那么现在屏幕里刘艺菲饰演的赵盼儿,就应该是满嘴的河南话了! 当然,高飞也不是没有想过把自己记得的词牌贡献出来捐给国家。 但问题是这东西和茶百戏不一样,它不是你想捐就能捐的。 说不定就算高飞想捐,某些宋词专家还未必愿意认呢! 毕竟高飞既没有什么古籍古谱做依据,也没有什么严密的系统性论证。 全凭空口白话的,自然很难令很多研究了一辈子的老学者信服。 就好像如今就算是曹雪芹本人穿越回现代重写一本《红楼梦》,红学会也未必会承认!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专家学者争论归争论,总体来说《梦华录》的评价还是正面的。 用他们的话来说,这部剧虽然瑕疵颇多,但是却有点东西! 嗯!相当有点东西,而且是经得起琢磨的真东西! 高飞发誓,他真的一分钱没给他们,这些老人家也没拿周易的公关红包。 甚至对于学界的反应,周易影视这边和观众一样吃惊。 他们……包括高飞自己在内,都没有意识到那些看似轻描淡写的小细节,在一些专家学者的眼中能衍生出多少故事! 所以这次各路学者的评论文章,与其说是对《梦华录》的夸奖,不如说是他们自己好为人师的癖好又犯了。 而有了这些专业人士的背书之后,很快各路官网也很给面子的入场了。 像六公主、小团团、某二流报纸,甚至某饭店账号,都主动对《梦华录》大加夸奖。 什么“用拍摄正剧的态度拍摄古装剧”“周易出品,匠心之作”之类的褒奖之辞,那是一句接着一句的往周易头上戴。 反正就是赞赏并且鼓励周易这种“较真”的匠心精神! 要知道国内近些年一直在挖掘和宣传某些传统文化。 所以像《梦华录》这样的电视剧,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例子了。 只是让他们这么夸下去,倒是让高飞有些不好意思了。 毕竟他当时也没有多想,只是想将记忆中的某些景象重现出来,拍成视频,好让日后老去之时可以有所感怀留念而已。 …… “这也太离谱了吧?” 周易大厦总部。 当韩莉点开热搜上忽然空降的新闻之后,顿时忍不住感慨道。 闻听此言,高飞顿时好奇的瞟了一眼,随即也有些哭笑不得。 为什么呢? 因为这条热搜的名称是“《梦华录》进入大学课堂,成大学教材”。 且不说新闻里的大学此举算不算侵权,单单这个新闻就已经够让人诧异了。 毕竟在大众的眼中,教材的编写还是相当严谨的,而《梦华录》怎么说都是娱乐产物,怎么够资格进入大学课堂让学生们研究学习呢? 不过正当某些网友想着要不要举报这所大学治学不严谨时,点开新闻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 原来所谓的《梦华录》成为大学教材,只是一些大学教授在讲到某些课题,比如宋代民俗文化时,基本上都是直接把《梦华录》的视频资料拿过来用的。 甚至某些老师还在课堂上感慨“这部剧比秧视的某些纪录片还专业”。 这才让好好的一部古装剧,最后“沦落”成了大学里的视频教材! 当然,这种事儿虽然有些离谱,但怎么说也算是好事儿。 至少大部分观众在看完热闹之后,只会对《梦华录》更加高看一分。 故此韩莉嘴上虽然在吐槽了“本地的大学没礼貌”“侵权”,但嘴角却都快咧到耳朵后边了。 那副言不由衷的模样,当即就看得高飞直摇头。 没办法,这演技太拙劣了,实在让他这位国际影帝看不过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