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话说在拍摄这一段时候,薛晓璐其实是想要去精神病院实拍的,甚至连青岛当地的精神病院都联系好了。 但是当她过去实地勘察的时候却发现,那里面的病人看起来都挺正常的,完全没有她想要的那种气氛。 于是薛晓璐不得不找推翻了原来的想法,另外找人来饰演。 (⊙o⊙)… 不过说实话,现在社会上某些人看起来确实要比精神病还神经。 尤其是某些砖家,看起来就像是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一样,简直就没有一个正常的! …… 与此同时,因为精神病院诡异的气氛吓到了大福。于是在感知到了大福的情绪波动,王心诚心疼之下只能无奈的放弃了这个想法。 最后还是曾经教过大福的那位已经退休的老院长帮忙,这才帮他们找了一个叫做“星星雨”的民办机构接收大福。 说起“星星雨”这个非盈利性民办机构,其实并不是导演胡诌的。因为这个机构的创始人田慧萍女士,就是《海洋天堂》的故事原型。 可以说李联杰现在演绎的其实都是她的亲身经历。 作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田慧萍本来有一个十分光明的未来。 但是当公派德国留学归来,正准备大展宏图之际,却得知了一个不信的消息——她的儿子被诊断患有自闭症。 于是从那一刻开始,她的人生便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受当时国内的医疗条件所限,面对自闭症儿童患者,大部分医生的做法都是:“没办法治了,给伱开证明,生二胎吧。” 虽然残酷,但那已经他们唯一能帮的患者家长的了。 在漫长的求医和照顾的过程之中,田慧萍其实也曾经想过寻死,但是终究她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决定带着儿子好好的活下去。 不过促使她创立“星星雨”这家特殊机构的原因,则是因为另一个原因。 因为在四处求医的过程中,田慧萍曾经被朋友推荐到一所“知名”医院就诊。 但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医生在诊断几次后,便将孩子确诊为自闭症,然后直截了当的说道:“让孩子退学吧,你们去XX机构训练吧。” 而医生口中的康复机构,则是医生的女儿创办的。 这次的求医经历给了田慧萍很大的刺激,即便时隔多年,当再次提起此事时,她依旧有些难以控制心中的愤怒。 “且不说孩子是不是真的有自闭症,即便是,怎么能退学呢?我们所有的努力目标就是他们应该融入这个社会对不对?” 不得不说,国内“聪明人”实在是太多了。 虽然国内针对自闭症这一块的研究比较薄弱,但是瞄准这个群体的投机者却非常之多。 不少不良机构都利用家长为了把孩子治好舍得花钱的心理,纷纷像吸血虫一样寄生在这些不幸的家庭身上,直到吸干他们的最后一滴血!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才让田慧萍有了自己创办一家公益机构的想法……既为了她的儿子,也为了别人的儿子。 其实在电影中有些事情都已经简化很多了。 至少电影中的大福在已经中风的老院长的帮助之下,终究还是得到了一间小小的栖身之所。 不过王心诚仍然不放心,于是在生命最后的时日,他开始尝试教大福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好让他多少能具备一下自理能力。 毕竟他死了,大福就真得只能一个人生活了。 于是他开始教大福自己煮鸡蛋,教大福自己穿衣服、自己开门,甚至是教大福自己过马路、坐公交,教大福拖地…… 不知道为什么,在拍摄前面悲惨戏份的时候,剧组的工作人员都没哭,但是在拍摄这些日常戏时,镜头之外却时不时的能看见有工作人员抹眼泪。 搞得高飞都差点有点破防了,但是李联杰似乎丝毫不为所动,反而越来越入戏了。 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把自己的甲亢幻想成癌症了,反正高飞最近感觉他的精气神确实一天比一天虚弱。 吓得高飞都忍不住叫来剧组的跟组医生给他检查了一遍,确认没事儿之后才松了口气。 不过待医生走了之后,高飞纠结了半天,还是忍不住请教道: “杰叔,你到底是怎么演的?你不会私下里再吃什么药吧?” 要真是这样,高飞真得能佩服死李联杰,毕竟这也太拼了。 只是听了高飞的话之后,李联杰却淡笑着摇了摇头,随即方才轻叹道: “等你老了就知道了……心气没了,人就真的老了!” 常听人说“人不能不服老”,但是他们不知道,真要服老了,人也就真的老了。 所以李联杰这部戏算是拍亏了。 因为这哪里是拍戏啊,这完全就是在拍他的心气是怎么一步步没的! 只是等李联杰想明白的时候已经晚了。 谁让他在接到体检单子的时候慌了神,误打误撞的就接下了这部戏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