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个时候,朝中的争论也告一段落。 争执的双方都不说话了。 不是争出来结果,而是过了这么长时间,该赢该输的早就定了。 再争下去,也没太多意义。 武将们有些幽怨。 陛下放任他们争论,半天都不下决断,明摆着也是想知道比试结果嘛! 而在某些有心人眼中,刘彻的沉默不语,就成了有心要打压唐奇。 毕竟《大汉少年颂》是注定要天下推广的,而推广越深,唐奇的影响力也就越发深远。 对帝王来说,控制臣子对天下的影响力,那是刻在血脉里的本能嘛! 君不见陛下虽然独尊儒术了,董仲舒的地位却也就那样,也没被天下儒生奉为儒门之首。 董仲舒所学的公羊儒,也没被定性为儒家各派中的正统派系。 不也是如此? 尤其现在因为独尊儒术的关系,道、墨等学派的人,已经把董仲舒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一天到晚不知多少人盯着,就找到他的把柄,直接送人上天! 咱们陛下虽然没惩治董仲舒,可也没把那些参他的人如何啊,最多也就斥责两句而已。 别说什么律法不律法,真要办谁,养着那么酷吏是吃干饭的? 看主父偃提出并替陛下执行推恩令,一手背了多少诸侯王死难的黑锅,一跃而成为中大夫。 结果如何? 自齐王自杀之后,朝中对主父偃的攻歼一日胜过一日。 要不是陛下突然神秘失踪,归来后再没提起的话,此人恐怕早就死了! 现在的主父偃虽然还是中大夫,但多久没被陛下召进宫对谈过了? 日子也一日难过一日,至今还要时不时承受御史中丞的质询,整个人仿佛苍老了几十岁。 陛下可曾问过? 也就是没死罢了。 现在的唐奇,比之主父偃、董仲舒如何? 不少人在幸灾乐祸的同时,也有些黯然神伤。 咱们这位陛下,用人的确不拘一格,可也真的是不念旧情呐…… 感慨归感慨,却不耽误有些人落井下石。 早早下了决心,等下朝后就跟义纵联络联络感情。 陛下要办人,咱们多递几把刀子,多少也能换点圣宠不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