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唐奇这人很奇怪,尽管才来大汉不到一年的时间,朝廷内外就几乎有了一个共识。 不管是多匪夷所思的事,和他沾上边,都会变得合情合理起来。 譬如说现在。 如果只是说长安百姓集体歌颂大汉,甭管是念文章还是唱歌,刘彻都会直接把上报这种消息的人拉下去砍了。 还没人会觉得他暴君! 就算是真的,也只会被看做是某些腐败官员,为了拍皇帝马屁而累及百姓,搞出的四不像的玩意儿。 不严惩是会出事的! 可加上一句,是唐奇写的,事情突然就变得可接受起来。 毕竟能带来亩产万斤的良种,能搞出目视千里的神镜,能造出闻所未闻的兵器甲胄的人。 再写一篇让百姓都自觉传唱的雄文,似乎,也需,好像,也很合理?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反正刘彻一下就熄火了。 不仅不生气,还颇为高兴地问:“这么说,是唐先生作了一篇文来歌颂我大汉?快让人抄来给朕看!” 卫青也是差不多反应,公孙弘表面上也是连连点头。 怎么说呢。 比起天子之怒流血千里,一篇歌颂大汉的文章,就和蔼可亲多了。 再正直古板的官员,也没这时候蹦出来参唐奇拍龙屁的。 就算真有人头铁,也会被同僚死死拉住。 活腻歪了不是! 还以为现在是文景年间呢? 春陀动作很快,几乎就在皇帝下令的同时,就有小內侍举着篇布帛跑到殿外,说是抄送过来了。 新式纸张内府的工匠还在研发中,唐奇也不知是不是故意的,到现在也并没有推出能够广泛推广的配方。 所以除了少数珍贵孤本,大部分的书信往来,还是在用竹简和布帛。 “快快拿来!” 刘彻也不等春陀,干脆大步上前一把抢过写满字的布帛,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 刚读了几行,刘彻面色大变,“啪”的合起布帛。 卫青忙问:“陛下,可是文章不妥?” “没有不妥,不仅没有不妥,这是先生为我大汉献上的一份大礼啊,不可轻薄!”刘彻压抑着兴奋,“丞相,传百官上殿,朕要和文武众臣一道赏此篇雄文!” 公孙弘虽然莫名其妙,但还是很快去办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