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并不算太开创性的方法。 说起来。 这些晶体生长的办法,其实归纳起来就那么几种。 全世界不少的实验室,都曾经在这些方法上进行过研究。 真正影响氧化镓应用的。 其实是如何进行大尺寸生产。 以及工业化生产。 想要让氧化镓基底能够进入实际应用领域。 微粒一般的小尺寸晶体,没有任何作用。 因为这无法作为高频元器件的衬底材料。 必须要达到两寸以上,才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否则就连基础的切割都没法进行。 “帮我联系一家压力容器生产企业。” 张星扬将自己的目光从电脑上收回,吩咐了苏晓一句。 虽然苏晓目前已经是材料实验中心的负责人。 但是在张星扬面前,似乎她永远都还是当初那个刚刚踏入材料行业的新人。 “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 苏晓听到之后没有问为什么,而是直接问起张星扬有没有什么要求。 如果张星扬想要告诉她,自然会说。 如果不想要她知道,那么问了也没用。 “有一级制造资质就行,如果可以的话,特级资质是最好的。” 张星扬思考了一下说道。 金属气象沉积法需要用到高温反应炉。 虽然不需要特高压,但是反应温度需要在1200度以上。 研究院目前并没有特别合适的反应容器。 “我知道了,我会去联系的。” 苏晓点了点头说道。 材料实验中心因为经常需要一些特制的压力容器。 也有一些比较熟悉的压力容器合作商。 只不过资质方面,苏晓还真的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具备一级资质。 所以没有直接回复张星扬,而是说了要联系一下。 “还有什么事情要我去做吗?” 苏晓紧接着说道。 “没了,你先去忙吧。” 张星扬将自己的头转回到电脑屏幕上,看起了数个不同的界面。 电脑屏幕上最少同时打开着十几个页面。 每个页面上都有着密密麻麻的符号和线路图。 换一个人来看。 可能仅仅是一眼就会头晕。 但是张星扬却能够看着这十几个文档。 这些是工业化生产氧化镓的相关文章。 都是张星扬这段时间写的。 不过还没有发表。 甚至都还没有做过实验。 其实如果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 文章的一些关键数据方面,都是空着的。 仿佛只等着数据填充完毕,就能够完成一般。 “那我先去忙了。” 苏晓说了一句,就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只有在临出门的时候,才回头看了一眼张星扬。 却只见到他依然还沉浸在电脑界面之中。 并没有抬头起来看她一眼。 于是心里有些失落地离开了办公室。 金属气相沉积法的研发,其实并不算是特别复杂。 即使没有张星扬,国内的科研工作者也能够在十多年之内完成超大尺寸的研究。 张星扬所做的,就是将这个时间提前而已。 “目前的氧化镓产业化生产之后,应该能够满足我们的功率期间要求。” 张星扬不停地计算着氧化镓转化器的设计方案。 并且思考着后续的应用。 氧化镓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就是张星扬目前想要的用处。 在功率期间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一般都是作为外延件使用。 外延件,并不是单晶体。 它有着一种基底,如果将氧化镓作为外延件。 基地大多数是碳化硅。 它的优点是含氧量、含碳量、缺陷密度都很低。 这就导致器件的可靠性会非常高,很难因为漏电等问题损坏。 举个例子。 原先的发电卫星,大概每三个月都要有专业航天员进入,对损坏的转化器进行更换。 那么换装氧化镓之后。 这个维护周期,大概能够变成八个月。 损耗率下降了超过两倍。 除此之外,器件的能耗将会下降超过百分之六十。 能够顺带着解决,目前让张星扬有些难受的卫星散热问题。 毕竟冷却系统和冷却液都不便宜。 而且需要定期进行更换。 航天员定期维护内容,除了更换转化器之外。 就是要对损耗的冷却液进行补充。 第二种应用,对目前的张星扬也有些许用处。 那就是直接制造逻辑芯片或者储存芯片。 这种就不是外延片。 而是单晶抛光片。 研究院目前设置在江城的芯片产业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