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金锋的理想-《小铁匠金峰与关晓柔》
            
            
            
                
    第(2/3)页
    所以在封建时代,本命年就是一道坎。
    很多孩子是冲不过这道坎的,所以要多生一些。
    而且封建时代养孩子和金锋前世也不一样。
    前世养一个孩子要耗费家长很多金钱和精力,但是在封建时代,孩子超过十岁就要跟着大人一起下地劳作,十三四岁就可以成亲,当成大人来用了。
    十岁左右的孩子,要在家里给父母做饭做家务,再小一些的,七八岁的要去拾柴火,五六岁的也要照顾一两岁的弟弟妹妹。
    在封建时代养孩子,成本要比金锋前世小得多。
    除此之外,还有徭役和兵役。
    朝廷要兴修水利,要架桥修路,都会征集百姓来做免费劳力,不去就是犯法。
    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劳力,这个人被拉去架桥修路,肯定会耽误耕种。
    要是被拉去当兵更完蛋。
    花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不就是她家里除了父亲,没有其他男丁了吗?
    要是她爹去当兵了,这个家就算毁了。
    如果家里有个十二三岁的儿子,这个孩子就可以替父亲去参加徭役和兵役。
    所以封建时代的百姓明知道自己养不活那么多孩子,也会拼了命的多生。
    大康现在这种情况,百姓别让孩子饿死已经是极限了,谁会花钱送孩子去读书?
    所以左之渊听完金锋的话,虽然钦佩,却觉得他有些异想天开。
    “如果陛下开办的学堂不收钱,或者只收很少的钱,百姓是不是就愿意送孩子去读书了呢?”金锋反问道。
    百姓虽然愚昧,但是读书才有出路,几乎是所有百姓都明白的道理。
    大康读书人金贵,去学堂找先生读书,学费也很贵,很多百姓都花不起这个钱。
    比如宿主的父亲老铁匠,明明可以靠手艺吃饱饭,但是为了供金锋读书,老铁匠每天只能吃一顿粗粮。
    “学堂不收钱,那怎么行?”
    别说左之渊,陈佶也被金锋这个话吓一跳:“国师,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