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许青山大致地看了一眼,就知道吴民生他们确实在准备新一期闽江学者的计划书时,花费了不少的心血。 虽然作为地方省市能够提供给科研的资金实在是有限,但这些东西也在计划书中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出来。 不过就算制定这份计划书的领导班子确实很用心,可许青山作为一个跳脱出的省市范围之外的旁观者,他有更加客观的看法。 “吴老,我可以提一提意见吗?” 既然已经答应了吴民生的要求,许青山也就改了口,态度也更加亲近一些。 “那当然可以!你的意见我们必定是最为重视的!你尽管说。” 吴民生听到许青山主动说愿意提意见的时候,表情十分兴奋,他这一次作为政府顾问,全心全力的想要对闽江学者制度进行一场新的改革带动闽越省科研教育的发展,甚至不惜从芈月专程跑到京城来,动用了自己在京城的关系,请求跟许青山见一面。 作为现在华夏最炙手可热的科研明星,同样也是备受关注的未来国士。 吴民生并不敢指望许青山在见到自己的时候,就一定会答应下来。所以他一开始的预期是许青山愿意来挂个名就足够了,可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对于建设家乡这件事颇有热情,积极得很,他自然更是开心。 因为这已经代表了这位未来顶级院士对于家乡的态度了。 吴民生现在甚至敢想一想,未来许青山在京城待久了,想回家养老,到时候带着一大批学术资源和弟子跑回闽南去带动发展。 当然,他根本不知道许青山其实已经在做这件事了。 “那我就大胆的提了,吴老这一份计划书整体来说没有什么问题,对于正常的学者吸引力还是有的。” 吴民生点了点头。 这份计划书他可是参考了国内其他省市的计划书,完成了迭代,才给出来的具体方案。 尽管闽越省的省内资源有限,目前也处于一个静待开发的状态,可不管是无名生也好还是政府方面也好,都在这份闽江学者计划书上给出了很大的诚意,他们能给的最大诚意。 “但是实际上闽江学者的称号,最能吸引到的还是那些出生自我们闽越省的学者们回家。这种吸引力更多的是基于我们闽越省的传统文化。” “可这样也更容易让我们省内的科研教育发展逐渐的趋近于一种近亲繁殖或者是宗族化的形式。” 吴民生愣了一下,他稍微想了想,确实。 “因为计划梳理,基本上所提到的部分都是通过围绕着闽江学者的家庭组成和生活方面的待遇进行优化,可实际上相较于其他地区所提出来的学者计划并没有一个完全超脱的绝对优势。” 许青山放下了手里的计划书,耐心地跟吴民生说道。 “您知道真正能够吸引到科研人才的东西是什么吗?” “资源?” “是顶级院校和顶级学者。” 许青山笑着说道。 “前者代表着一个平台,后者代表着上限。” 许青山摩挲着面前茶几上的计划书,用一种稍显诱导性的音色和吴民生这位老爷子开口道。 “明明都是一线城市,可是为什么京城和沪市能够轻易地吸引到国内外顶级学者加盟。但羊城和鹏城不管花了多少钱都很难去打造出一个真正强大的科研教育体系来?” “如果只是单论资源、资金,其实后者并不差,但主要是因为前者拥有沉淀地足够久的科研平台和能够带动科研风向变化的舵手。对于那些稍显普通的学者来说,他们如果不是闽越省本地人,那他们选择来到闽越省来,想成为闽江学者,很大概率只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安稳的生活,这不太利于他们在科研上有主动的贡献。” “当然我的建议并不是想让你清理掉这些福利待遇,毕竟这种福利待遇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但它不能成为唯一手段的核心手段。” “想要真正的吸引到国内外顶级人才,并且能够留住他们,我们闽越城需要有一所足够有高度、拥有足够强大的领航人的大学。” 许青山说完,吴民生叹了口气。 他其实并没有多指望许青山能够给出多么有贡献的建议,可此时许青山说出来的点,却让他有些失望,当然他并不是对许青山失望。 “小许啊,其实你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把你说的这两点纳入考虑就是因为我们闽越省的高等院校是很有限的。鹭岛大学的王牌专业你也知道,在基础学科上并没有什么优势,榕城大学作为一所普通的211,就更没有竞争力了。” “每一所顶尖的科研院校都是需要海量的资源投资和足够的时间去沉淀才能实现的,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了那样的基础和时间可以等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