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就是吧。 这群家伙越讨论越露骨,什么宫廷斗法、拥立偏向汉家的新君,到最后,皇帝谋划多年都没宣之于口的想法,被人大庭广众喊了出来。 只见。 大殿右侧一位三十左右的官员站起身,朗声道:“殿下,臣愿受长缨,将南越王绑缚京师,纳其国土!” 诶,‘请缨’一词,正是出自此处。 出列请缨之人,乃是谏大夫,终军,刘据听政日久,前些日子还突击恶补过朝臣背景,认得这位。 不过认归认。 刘据还是对大殿内动辄发兵、吞并的论调有些咋舌,心说:‘老刘登基这么多年,又是独尊儒术、又是攻打匈奴,心血确实没白花。’ 可不是嘛。 放在文帝、景帝时期,断然不会有此类满朝文武喊打喊杀的场景。 但在现如今,受皇帝几十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天天听‘不能怂、就是干!’ 听的多了,朝臣们也刚猛起来了。 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反之,皇帝若猛,整个朝堂、乃至天下人,都会猛! 在此背景下。 不管是霍去病,还是别人,他们刚才的发言其实都在情理之中,南越国都快成大汉养熟的疆域了,还能让他蹦跶? 敢跳,就弄你! 也因为这种心理,造就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大汉官员内心极度自信,一旦他们成为使臣,出使外邦,就会自动激活‘搞事’技能…… 比如此刻。 刘据对终军请缨的态度、言语间的坚毅很满意,所以笑问道:“不错,谏大夫勇于任事!” “你想出使南越,心中可有方略?” 终军拱手一揖,肃穆道:“回殿下,先前御史大夫与大行令已经点明,既然南越如今是由两股势力把持,臣就去会一会对大汉怀有异心的南越丞相。” “他愿归顺则罢,不愿归顺,臣设计取他头颅,杀他一人,便可不动刀兵,轻而易举谋得一国!” 简而言之。 能谈谈,不能谈杀! 大汉的使臣,就是这么直接,刚猛!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