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过了一会儿,萧宇看到一页文件上画出来的运-50运输机的外观和气动布局稿图,顿时让他错愕了片刻。 萧宇转头看向陈在青并指着页面上的稿图问道:“这气动布局,确定这不是战斗机而是运输机?” 陈在青瞅了眼稿图不由得笑道:“老实讲,我刚刚看到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但这就是军方要的,因为军方要的运-50运输机的指标,既要强大的隐身性能,还要具备3到4马赫左右的超音速突防能力。” 听到这话的萧宇一时间哑然。 这样的气动布局那就不奇怪了,但,军方也是敢想啊。 目前,全球各国现役的军用运输机都不具备超音速能力,都是在亚音速阶段,气动布局也无法突破音速。 但军方的胃口不是一般的大,既要载重量超越安-225运输机,又要运-50运输机具备超音速突防能力,还要求具备强大的隐身性能。 若想达到军方要求的这些指标,气动布局就不能走运-20运输机、安-225运输机那样的传统路线,而是要当成一架超巨型的战斗机来设计。 萧宇再次看向材料上这一页的运-50设计稿图,采用了无尾气动布局,兰姆达翼设计融合前掠翼的灵动与后掠翼的锐利,搭配全动式翼尖技术。 要求隐身性能,肯定是采用无尾翼布局更好,优点是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增强隐身性能,也可以降低阻力,减少尾翼带来的空气阻力,提高飞行效率,还能提高机动性,因为无尾布局通常与高机动性设计相结合,能更好的适应复杂的空战环境。 运-50运输机的机翼采用兰姆达形机翼,这种气动布局特点是有着高升力系数,能够在大迎角下提供较高的升力,合适高速飞行,通过优化机翼的形状和角度,减少雷达波的反射,翼尖可以活动和折叠,这能进一步优化飞行性能和隐身效果。 机身与机翼采用了高度融合的设计,这种设计能够减少空气阻力,同时提高隐身性能,还能提供更大的内部空间。 运-50运输机在气动布局进行隐身优化,包括锐角、光滑的表面以及没有突出的天线或雷达反射点,这些设计都使得运-50运输机在雷达探测下更难被发现。 萧宇翻了一页文件,中航工业对运50运输机的设计,已经预先给出了具体的目标参数。 根据其设计参数的数据显示,运-50运输机的翼展105米、机长96.33米、机高22.42米、最大起飞重量:1295吨、最大载重:495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