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实有点印象,但是记的不太真切了,还和一些事儿可能有些混淆,怕当时说出来场面难看,所以就干脆没认。” “哦?”廖主任有些好奇的看向陆东华。 陆东华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目光扫过不远处正和侨商聊天的汪真林,才压低声音对廖主任说: “四十多年前津门乱得很,我确实在码头见过他几面,但不是什么‘受父亲指点’的体面交情。” 他语气里多了几分凝重:“那时候他总跟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后来我们还听说他投靠了日本人,在日占区开了家小诊所,表面看病,实则帮日本人打听咱们这边的行医人动向,收集一些国内各派的中医书籍医案,我父亲当时还特意叮嘱我,离他远点,这人眼里只有好处,没什么底线。” 廖主任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眉头皱了起来:“竟有这事?” 陆东华说道: “当时也是听说,他现在敢明目张胆的回来,我也吃不准,没准当年是以讹传讹冤枉人家了。” “所以我干脆不认,反正也没啥旧好叙的。” 听到陆东华这么说,廖主任反倒是皱起眉头来。 他也想起之前的事儿,问道: “难道又是奔着方言手里的东西来的?” “不好说。”陆东华摇了摇头,“他这次回来也没先联系我,反倒是先联系到了中侨办,这会儿攀扯旧交情,我看要么是想借我和方言的名声站稳脚,要么是冲着咱们这边的中医资源来的。往后多留意着点,别让他接触到太核心的东西,如果他没这么做,就权当是我老头子心眼小,把人家想成坏人了。” 廖主任问道: “您听说的这些事儿还有其他人知道吗?” 很显然廖主任还是想把事儿搞清楚,陆东华说道: “去津门找老人打听打听,应该就能打听到了。” 廖主任听到后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这时候方言顺着陆东华的目光看向汪真林,低声接话: “我刚才也觉得奇怪,您记性向来好,怎么会记不得几十年前的旧识。” 陆东华拍了拍他的手背,叮嘱道:“你跟他打交道时别露太多底,他要是问你治病的方子或者诊疗思路,就打太极应付过去。咱们行医是为了治病救人,可不能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 听到师父这么说,方言也点了点头。 他对着廖主任问道: “对了,廖主任,这个人是从什么地方回来的?” 廖主任看了他一眼,压低声说道: “日本。” 说完过后,方言和陆东华对视一眼,好家伙……那到底是冤枉他还是没冤枉他呢? 廖主任说道: “我让高寒明天一早就联系津门的老中医协会,找当年在那边行医的老人问问,确认‘汪真林’和‘投靠日本人’的事是不是真的。另外,也查查他在海外这些年的活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