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章 惊现烂喉丹痧(二合一章)-《重生1977大时代》


    第(2/3)页

    方言刚收起银针,见这情形神色立刻一凛,伸手轻轻按住孩子的额头,滚烫的温度让他眉头一皱。

    “怎么样?”周大海凑过来,对着方言问道。

    “先别急,让孩子张开嘴我看看。”方言说着,从自己带着的包里里取出一支干净的压舌板,示意妇女扶住孩子的下巴。

    孩子被惊醒,哭闹着扭开头,喉咙里发出嘶哑的哭喊声,方言趁机快速用压舌板压住他的舌头:

    只见孩子的舌头发红,舌尖上起刺看起来像是杨梅似的,舌苔少,咽喉黏膜红得发紫,扁桃体肿大得几乎堵住了嗓子眼,上面还附着一层灰白色的假膜,轻轻一碰,孩子哭得更凶了。

    “把孩子的手腕给我。”方言的声音沉了些。两岁的孩子脉细难辨,他用出一指定三关的手法轻轻搭在孩子的寸口,指尖感受到脉象浮数而急,像小鼓点似的乱跳。

    又翻了翻孩子的眼睑,结膜也透着红。

    接着方言又开始掀开孩子的衣服,检查身体各个部位,发现鲜红鲜红的全是皮疹,脖子,手肘,腋下这些曲折处尤其密集。

    方言的指尖划过孩子手肘内侧密集的红疹,触感细腻却带着不正常的灼热,他收回手时,神色已经彻底凝重下来:“是烂喉丹痧也叫猩红热,而且已经到了出疹期。”

    “烂什么……猩红热?”妇女的声音瞬间拔高,抱着孩子的胳膊都在抖,“这是啥病啊?我们村从来没听说过,是不是很严重?”她慌乱地想去摸孩子的红疹,被方言抬手拦住了。

    “别碰,这病传染性强,得赶紧隔离。”方言语速极快,一边从包里翻出一次性手套戴上,一边解释,“孩子现在发烧、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疹,还有‘杨梅舌’,都是典型症状,再拖下去可能引发肾炎或者心肌炎。”

    这会儿看病的其他人听到这里动静也惊讶了,纷纷朝着方言看来,方言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慌。

    不过这会儿周围的老乡们已经“唰”地往后退了一大步,原本拥挤的诊台前瞬间空出一片,有人下意识捂住了自家孩子的嘴,小声议论起来:“传染病?那可得离远点!”“怪不得烧得这么厉害,还起疹子,太吓人了!”

    这样倒是也好,不用方言招呼众人了。

    周大海的笑容也彻底僵住了,他赶紧对着人群喊:“大伙儿别慌!都往后退退,保持点距离!杨文书,你赶紧去把那边的空帆布棚腾出来,让这娘俩先过去待着,别跟人接触!”

    杨援朝哪敢耽搁,应了一声就往旁边跑。李萍也凑了过来,脸色发白:“方大夫,这病……咱们卫生所没治过啊,有药吗?”

    还不等方言回答,周大海就说到:

    “等等!方大夫,您那银针不是神得很吗?魏老四的聋、那娃的哑,一针就见效!这猩红热……就不能也扎几针试试?”

    这话一出,周围的老乡们也跟着点头,刚才方言的针灸手艺实在太震撼,在他们眼里,似乎没有银针解决不了的毛病。抱着孩子的妇女更是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泪眼汪汪地望着方言:“方大夫,您就给孩子扎几针吧!哪怕能先退了烧也行啊!”

    方言刚打开医药箱的手顿住了,抬眼看向周大海,语气严肃:“书记,这病和耳聋、声哑不一样。咽喉里的假膜和全身红疹是热毒壅盛的表现,针灸能辅助清热,但治不了根本。尤其是喉咙里的假膜,必须先清除掉,不然孩子连水都咽不下,药也喂不进去,反而会加重梗阻。”

    他指了指孩子紧闭的嘴:“这得用药吹喉,把药粉直接吹到咽喉患处,才能快速消肿祛膜、缓解疼痛。针灸没法精准作用在扁桃体的假膜上。”

    “吹喉?那是干啥的?”周大海愣了愣,他问道:

    “咱们这儿哪有现成的药粉?”

    “确实没有,不过我可以自己配。”方言说着就站起身朝着放药的地方走去。

    猩红热是出疹性的传染病之一,除了全身丹痧外,还有喉咙肿痛起腐,所以中医里面叫这个病叫烂喉丹痧。

    这个病是外感时邪,热度内盛,上熏咽喉,外透皮肤所导致的。

    外公何休的医案上学过,这种病症要在临床上和麻疹风疹相鉴别,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脉诊合参,见效快的办法就是用药物吹喉。

    但是方言没有外公那种随身带着成品药的习惯,他又不是专职的儿科大夫,所以现在只能现场制作。

    这会儿他已经来到了药物放置的地方,其他同学早就听到动静了,见到方言来了,赶紧对着他问道:

    “方哥,需要我们帮忙吗?”

    方言也不客气,当即说道:

    “需要!”

    然后他就开始说自己要得药,已经需要的制作方式。

    他用的是锡类散合黛蛤散的方子。

    还好老胡和王劲都是财大气粗,要不然今天的药方还真是凑不齐,只听到方言对着他们说道:

    “去把那罐牛黄取来,要研好的细粉,取三分就够。”方言语速极快,目光扫过药箱上的标签,指尖同时指向一个深褐色的瓷罐。

    被指派的同学刚应了一声“好”,手伸到一半突然顿住,瞪大了眼睛:“方哥,牛黄?那玩意儿比金子还贵!咱们带的不多……”

    “别说那么多了,赶紧的吧!”方言催促到,自己都不心疼,他们心疼上了。

    不过这也不怪大家,毕竟方言要用的药都不便宜,周围几个同学也都围了过来,听到“牛黄”两个字,脸上全是惊讶,他们跟着来义诊,以为用的的多是柴胡、甘草、金银花这类常用药材,牛黄这种珍品也就是带着装一装样子,整个药箱里也没装几克,毕竟就没想着会用。

    方言没回头,已经转向另一个药箱:

    “李卉,找一下珍珠粉,要水飞的,二分。再拿点冰片,一分就行,研细些。”

    “珍珠粉?还要水飞的?”李卉手里的药勺“当啷”一声碰到了瓷瓶,压低声说道:“方哥,这俩加起来,比咱们今天带的所有草药都值钱吧?就为了给孩子吹喉咙?”

    跟着过来的周大海也听见了,凑过来小声问:“方大夫,这药得花不少钱吧?要是不够,我去公社账上支!”

    方言摆摆手,说道:

    “钱你不用担心,这些都是公司和基金出。”

    然后他还是停下动作,从药箱里翻出青黛和煅蛤壳,对着众人解释:

    “药就是给病人用的,烂喉丹痧的关键是‘热毒腐喉’,普通药材清不了这么重的毒。牛黄能清热解毒、开窍醒神,对付这种急症是药引子;珍珠粉能化腐生肌,刚好能去咽喉的假膜;冰片开窍清热,能让药粉快速起效。这几味少一样,效果都要打折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