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要全搬,只搬标记好了的,待会儿还有一些人去另外一个公社。”老方对着学生招呼到。 接着一箱箱药材还有赠送的搪瓷缸,以及方言他们自己准备的桌椅板凳都被搬了下来。 这些都是岐黄基金还有老胡和方言的公司提供的。 周大海看到后赶紧叫人过去帮忙,周围看热闹的男女老少一起上去,不一会儿人就把东西给搬放好了。 接着,该去另外一个公社的人员重新上车,岳美中和刘渡舟,以及其他来的几个老教授也同样跟车过去了,现场就留下方言他们班上一半人,还有王玉川,方药中,以及几个老教授们。 方言他们这会儿已经来到搭好的临时看诊的地方了。 棚子是用竹竿和帆布搭的,虽然简陋,但帆布选的是防水的厚料,底下铺着干草防潮。长条桌擦得锃亮,看得出是特意打理过的,桌沿摆着粗瓷茶缸。 不过这地方明显够不到真多人同时坐诊,方言他们把自己带来的桌椅板凳都摆好,然后就开始招呼周大海组织人准备开始排队有序的看诊。 周大海扯着嗓门对着下面几个大队的负责人喊道: “各大队指挥好自己的人,按照顺序来,老弱病残不用等号,都排好别挤……” 话音刚落,人群里立刻响起几声应和,几个穿着同样蓝布褂、腰间别着烟袋的汉子往前站了站,各自招呼起自家大队的人,原本有些松散的人群瞬间规整起来,孩子们被大人拉到一边,好奇地扒着棚子的竹竿往里瞅。 方言看着这一幕感觉亲切得很,前世虽然已经没有公社了,但是场面也差不多。 管事儿的永远是个大嗓门,看到有些不讲规矩的直接就一顿脏话问候。 “疑难杂症,就是那些有些怪的问题,都找我们这边的几个!其他症状就找那些年轻的大夫!”王玉川教授对着周大海提醒到。 周大海看了看现场几个上年龄的人点了点头,然后又看到方言也在这边,他指了指方言问道: “这个……这个同志也是?” “嗯,他也是。”王玉川点点头。 接着周大海就去安排去了,没一会儿周围的人陆陆续续的就开始到了各诊台前。 然后方言就享受到了和城里完全不一样的待遇——没人到他这里来。 方言面前的木桌孤零零的,连粗瓷茶缸里的水都还是满的,而旁边王玉川、方药中两位教授的诊台早已排起了长队,学生们的桌前也陆续有了问诊的老乡,唯独他这儿门可罗雀。 有个抱着孩子的妇人犹豫着在桌前站了片刻,目光在方言年轻的脸上扫了扫,又瞥了眼隔壁头发花白的方药中,终究还是挪着步子走了过去,嘴里还小声念叨:“还是找老大夫放心些。” 方药中看到方言这里的情况,直接没绷住咧嘴笑了: “早知道你就该提前留点胡子了。” 方言一怔,旋即反应过来,这是说他太年轻了看起来不靠谱。 这时候李萍走了过来,对着方言说道: “小伙子,你咋和这些老教授坐一起呢?” 方言听到这个问题后,有些挠头,这问题问的,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我比较擅长治疑难杂症。”他想了想对着李萍回应到。 李萍看了看周围的排着队的人,然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 “那我给你找个人来……耳朵突然听不到的,你会治不?” 方言说道: “得看了后才知道。” 李萍说道: “行,我去把人叫过来。” 说着她就去叫人去了,方言继续在原地等着。 一旁的周大海察觉出不对劲,对着一旁的杨援朝嘀咕: “赶紧给安排几个人。” 杨援朝问道: “安排啥样的?” “啥……啥样的?”周大海莫名其妙。 “就是难的还是简单的。”杨援朝说道。 周大海考虑了下,说道: “简单的吧……这小伙儿比我们家小子大不了几岁,刚才坐轿车过来的,估计关系不一般……” 杨援朝点了点头,这时候他突然看到李萍带着个人来了,赶紧对着周大海说道: “书记你快看!李医生把魏老四喊过来。” 看到这一幕周大海一拍大腿: “哎呦,这个不懂事的……” 他赶紧对着李萍喊道: “那个……” 周大海喊了一半又停住,然后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一把拉住李萍的胳膊,脸上的笑容都有些发僵。 “这魏老四的毛病怪得很,还是先让人家老教授瞧瞧稳妥!” 李萍被他拽得一愣,不解地皱起眉: “周书记,那方大夫说能看疑难杂症,魏老四这耳朵前几天突然听不见,没查出啥毛病,这不正好让他试试?” 她身后的魏老四约莫四十出头,穿着打补丁的灰布褂,头发乱蓬蓬的,不过身体很壮实,面颊很红,左边耳朵里塞着团皱巴巴的棉花,听到动静只是茫然地转头。 周大海急得直跺脚,压低声音对李萍道: “你懂啥!这小伙子看着年纪轻轻,又是坐小轿车来的,说不定是来体验生活的干部子弟,魏老四这病要是治不好,老乡们该说咱们糊弄人了!”他一边说,一边给杨援朝使眼色,让他赶紧把魏老四往王玉川那边引。 这时候却看到方言已经走了过来。 “李同志,周书记,怎么了?”方言对着他们问道。 “……”两人尴尬的没有说话。 方言看向魏老四,然后对着李萍问道: “这就是患者吧?” 李萍支支吾吾的说道: “啊对……他姓魏,左边耳朵在五天前突然听不到了……” 周大海眼睛一闭……好吧,爱谁谁了,治吧! 治不好再给个台阶下就行了。 方言这边听到后,已经对着魏老四问道: “右边还能听到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