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火车票是找火车站的朱建业搞定的,本来朱老也是可以坐卧铺的,这次直接搞到了两张连号的软卧。 不过这次是他们两人一起回去,其他南通卫生部门的同志还要在京城里呆几天,主要是这边还要开几个会。 不过朱老他们就不用,还得回去医院那边,别看朱老现在年龄大了,但是依旧坚持每天坐诊,就算是到了后面九十多岁,他也还是每天坚持坐诊。 一直坚持到他彻底动不了为止。 能够在方言家里这边休息几天,对他已经是一年中难得的假期了。 看到方言回来,朱老看了看表,站起身对着众人告别: “时间也差不多了,十点的火车,我们要提前过去,这次就到这里,你们有空到南通去玩,到时候我好好招待。” 这时候朱光南上前对着朱老说道: “叔,这里面是我给您装的芝麻糖和茯苓饼,都是京城老字号的,您路上饿了能垫垫。” “还有这罐蜂蜜,是我学生家新割的,您泡水喝,润润嗓子,您坐诊时总说话,别累着。” 朱老笑着接过布包,掂量了两下,笑着说道: “好好!” 其他人也上前给他们送了一些路上吃的东西,之前本来就塞满了几个旅行包,现在路上的吃食又是一大包,负责提包的陈幼清感觉压力山大。 一旁早就过来的孟济民也赶紧过去分担一下重量。 依依惜别后,方言孟济民还有老丈人就开上车把老爷子往车站送。 这次去送人是三辆车,家里人多好些人都打算去送送。 开车到了车站后,朱建业早就在这里等着,带着众人进了候车厅里的办公室,把这里当成了VIP房间,泡上茶水让众人在这里等着,待会儿要开的时候跟着他一起走,软卧那边上车没有硬座那么拥挤,只需要按时上车就行了。 朱建业也是好久没见到了,朱老询问了一下他妻子身体的状况,去年被朱老和方言救治过来后,现在恢复的还不错,已经可以下地并且简单的完成日常的家务了。 虽然恢复不到以前运动员的水平,但是基本上像是个正常了。 感觉也没聊一会儿,就有人来通知朱建业可以带人去上车了。 众人于是跟着朱建业一起朝着站台走去,这年头送人是可以去站台的,但是需要买送人的票,很便宜几分钱的样子。 不过朱建业在这里是领导,门口查票的人直接就放他们进去了。 上次来送人还是送二姐去上海。 这次也是差不多的行程。 只不过上次是硬卧,这次是软卧。 1978年的绿皮火车软卧车厢,算得上是铁路出行里的“稀罕物”整个车厢漆着亮闪闪的墨绿色,跟硬座车厢比起来,窗玻璃擦得更透亮,连车门上的铜把手都擦得泛着暖光,一看就不是给普通乘客坐的。 踏上车厢时,先闻到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混着点老木头的香气。 软卧车厢的地板铺着深棕色的木质条板,缝隙里干干净净,没半点硬座车厢常见的瓜子皮、烟头,连脚步踩上去都只有轻轻的“咚咚”声。 车厢里是“包厢式”的布局,每间软卧包厢占了两排位置,左右各一张上铺、一张下铺,四张铺位围着中间一张小小的方桌,桌腿是金属的,桌面铺着浅灰色的塑料布,边角磨得有些发亮,却没半点划痕。 铺位比硬卧宽不少,下铺能稳稳坐下两个人,铺面上铺着洗得发白却平整的蓝白条纹粗布床单,枕头是荞麦皮的,套着同色系的枕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软卧的卧具都是提前在车站洗衣房烫过、晒过的。 朱老坐在下铺,黄铜栏杆上挂着个小小的布口袋,里面装着一本《旅客须知》和两张叠得整齐的粗布擦手巾。 “比去上海的硬卧讲究多了。”方言说道。 朱建业笑着对方言说道: “你这个级别,也可以买软卧票了。” 方言一怔,对啊…… 可惜自己已经升级到坐飞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