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接着和赵锡武告别,方言就先去安排了给香江发电报。 以前他都不用这边的电台发电报,主要是当时研究所还没组建起来,现在这不是条件上来了嘛,干脆就在这里发了。 而且这边也能多发一些信息,把要说的讲清楚,更重要是不用排队。 接下来方言又去给曾路泉还有黄李也讲了一下今天要来人参观的事儿。 让他们也准备一下。 接下来方言就在这边办公室里一边等着来人,一边修改自己到时候要讲的报告。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的样子,苏悦就过来叫方言了。 “方主任,赵院长带着人过来了。” 方言放下手里的报告,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 “知道了,我这就过去。” 走出办公室,就见走廊尽头赵锡武正陪着一群人往里走,为首的是个五十多岁的红脸膛男人,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手里紧紧攥着个黑色公文包,身后跟着的几人要么拎着资料袋,要么背着工具包,脸上都带着点拘谨。 “方言,给你介绍下,”赵锡武笑着招手,“这位是沈阳中医药研究所的王松,王所长。” 王所长连忙上前握住方言的手,掌心带着点汗: “方主任,久仰大名!早就想过来拜访,一直没找到机会。” 方言客气地回握:“王所长客气了,欢迎您指导工作!” 王所长笑呵呵的摆手说道: “哪里哪里,指导说不上!” 赫连璋就是他们研究所的人,但是看起来这位王所长好像态度还挺好。 接着赵锡武又对着方言介绍起另外的几位。 分别是长春的,还有哈尔滨的。 “这位是长春中医药研究所的李建国主任,专攻中药炮制的,在东北可是出了名的。”赵锡武指着个戴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说道。 李建国连忙把手里的公文包夹在腋下,笑着伸出手:“方主任别听赵院长夸,比起您这儿的,我们那点手艺就是雕虫小技。”他眼睛却直勾勾盯着走廊墙上的流程图,“您这的火候标注,倒是比古籍里的详细多了,果然和我们那边不一样、” 方言乐道:“李主任客气,等参观完您照着抄一份走。” 李建国闻言,笑道: “哈哈哈,那我就不客气了。” 最后介绍的是哈尔滨来的张岚,三十多岁,梳着齐耳短发,怀里抱着个保温桶,看着倒像个大夫。 “张大夫是他们研究所的临床骨干,尤其擅长用温阳法治寒症,东北冬天的老慢支,经她手的没少断根。”赵锡武补充道。 张岚把保温桶往桌上一放,掀开盖子:“方主任,听赵院长说,最近您这里秘方众多,我们那儿有个老方子,用长白山的梅花鹿胎配麝香,对晚期病人的恶病质有点用,我带了点熬好的膏子,您给瞧瞧能不能合作合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