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方言呐,上面既然让你去接待,肯定是看中你的本事,也知道分寸。” “总之咱们自己稳住阵脚,见招拆招就行。就像给你那药厂改造机器,找准关键点下手,管他东西方来的材料设备,只要原理通了,都能给他整服帖了。” 方言对着众人说道: “这次性质不一样。上回是谈判较量,火药味重。这次就是配合外事工作,露个面,带个路,可能陪着参观一下咱们中医的成果,属于公开行程。” “大冢敬节不来,少了个刺头。再说了,我这次就是个背景板,主角是人家上面安排的负责人,我最多就是说两句无关痛痒的话。” 朱霖对着方言说道: “反正自己多长个心眼,明天出门穿正式点。” 一边说,还一边往方言碗里夹菜,方言忙接过,嘴里答应: “知道知道。” …… 时间转眼来到第二天。 一大早方言在协和查完房,就到了研究院这边。 等他到的时候,这边曾路泉正在给众人开早会。 昨天是方言他们精英班第一天上班,看曾路泉的话里,对众人的工作还是相当满意的。 之前大家是做的中医方面的工作,现在研究所里面的工作更加偏向中药,不过好就好在大家都是从小学习的,不光是中医还是中药,知识面都比较扎实,他们需要了解的也就是一些关于符合国际标准的药理分析。 然后想办法让这些东西达到标准。 就光是这些要求,就已经远超曾路泉的预期了。 他原来的预期就是,只要不添乱,就算是大成功了。 现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帮人好多事儿都能帮上忙呢。 …… 这边的早会后,方言又来这边看了一下生产线。 昨天晚上老丈人和老爹说的那些生产线的改良,方言发现这边其实也同样适用,不过问题就在于,这边生产线更少,停掉一条开始改造的话,产量直接打对折。 虽然这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但是产量砍一半用一周时间优化生产线,方言还真不知道划不划得来。 所以他最终还是打算先看看朝阳东坝那边后续的情况。 就在方言打算离开秘方研究所去院长那边报道的时候,曾路泉安排完了工作找到了方言: “对了,忘记给你说个事儿,老贺那边有消息了。” 贺普仁是上了向阳红9号。 那船搭载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团队,前往太平洋进行首次远洋科学考察,他们是作为随行医疗保障人员被上级抽调过去的。 抽调的人还是负责这块儿的邱副部长。 现在说起来这人还真是有点针对他们研究所了。 “要回来了?”方言问道。 曾路泉说道: “月底回来,现在他们已经返航了,还在路上。” 方言惊讶: “还有那么久呢?” 这算起来时间来,等到老贺回来,这边的工作都快结束了。 曾路泉说道: “时间上来说确实挺久的,好像还在沿途国家做了补给,然后还停靠了一些国家,做一些项目上的交流。” 方言点了点头,没办法既然人都派出去,回来就只能是别人说了算了。 接着方言又想起关于剩下顶尖专家的事儿,目前所里就六个人,应到三十,实到6人,还有二十四个没有到的。 方言对着曾路泉问道: “昨天有人新调派的专家报道吗?” 曾路泉摇摇头: “暂时没有,有的话我肯定第一时间通知你。” 方言说道: “行,那你先忙着,我去院长那边了,今天还有个日本访问团的接待工作。” 曾路泉问道: “要到咱们这里参观吗?” 方言摇头: “不会,这里都是老胡从日本搞回来的生产线,哪能给他们看这个?” 曾路泉恍然,接着方言和他告别,离开了秘方研究所。 接着等他回到前面研究院的时候,这边已经挂上了横幅了。 “热烈欢迎京都大学汉方医学代表团!” 周围绿植也做的改造,两排新移栽的冬青盆栽沿石板路摆放,叶片刚洒过水;花坛里临时补种了菊科植物,花苞尚未完全绽放。 这时候人员也多了一些,四名穿卡其布中山装的青年站在门厅处,每人手持牛皮纸封面的接待手册,别着钢笔,这应该是引导组的。 树荫下两名看起来特别警觉的人员,虽着便衣,但裤线笔挺、解放鞋一尘不染,手背在身后目光扫视外围,这个就是新增的便衣警戒哨。 属于是基本标配。 接着方言进入办公大楼。 还没走两步,就看到通往研究所的楼梯口新增了日文“技术重地,谢绝参观”的木牌。 这可给方言整笑了。 挺好,可以接待,但是不允许看任何的东西。 等方言上到楼上的时候,院长赵锡武的办公室里已经有不少人了。 程莘农程老,任应秋任老,就连前几天一直没看到人的王玉川教授,这次也出现了。 见到方言来了,大家都对着他打招呼。 方言和众人打完招呼后,询问到: “日本代表团是什么时候到?” 赵锡武副院长说道: “早上六点就下飞机了,不过这会儿还在接待的宾馆里面,应该是上午十点才来。” 王玉川教授说道: “这次人员里面有和我们碰过面的好几个人,都是大冢敬节的徒子徒孙,还有一些在汉方药方面比较出名的日本专家。” 程老笑着说道: “都是玉川教授的老相识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