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林文峰洪亮的声音在宴会厅回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廖主任作为见证人,面露赞许的微笑,而记者们的镜头也迅速对准了中间的场景。 听到他说完,方言赶忙站了起来。 对着他们说道: “感谢林先生,感谢大马的中医同胞!” 林家兄妹在镜头前郑重地打开了那个手提箱。 箱子里面并非简单的堆放,而是精心包裹或装订成册的书籍,用锦缎或素雅的粗布衬着保护。 众人看到书籍的外观古朴,散发着旧纸特有的气息,还有些带着明显是热带地区的防潮痕迹。 林文峰清了清嗓子,开始介绍: “为表诚意,我们槟城林氏‘永春堂’及几位同业友好,耗时数月,从南洋各地侨社、收藏家手中寻得这些珍本。有抄自晚清的岭南温病医案,有避战乱时带去南洋的川派正骨手稿,更有海外行医者记录的异域医案与用药心得。” 他强调的是这些书是南洋华侨社群的共同珍藏,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智慧结晶。 他目光转向方言: “方大夫,这些古籍漂洋过海归来,如今交付于您这位有能力挖掘其价值,使其重焕生机的国手,实乃幸事!吾辈不求回报,只盼您能从中有所得,惠及后世医林。” 方言发现大马人的语文水平,好像比其他地方的华侨要高的多。 这小词儿一套套的,应该是专门为了这个场合准备了。 方言刚才说的话在他们这一顿对比起来,都不是那么专业和正式了。 他赶忙定了定神,上前深深一揖,然后郑重其事的说道: “林先生、林女士高义!诸位侨胞仁心!此等馈赠,价值无量,非金银可比!方某定当珍视研读,不负所托!” 说的时候周围的摄像机和照相机都对着方言。 此刻方言他表现得非常尊重和感激,同时话语里也将注意力集中在书籍本身的学术价值和华侨的贡献上,暂时淡化了“礼物的价值可能影响合作”的潜在压力。 属于是一顿连消带打。 在众人注视和记者拍摄下,方言来到箱前,先摆造型让记者同志拍照,然后小心翼翼地翻看最上面几册。 他快速扫视,看到几个书名《岭南温病实录》、《南阳特有疫病及本土草药应用》、《郑氏跌打续命方图说》、《痘疹新义》、《南粤疫疠记闻》、《罗浮山人湿热论批注》…… 方言随便翻开一本,《郑氏跌打续命方图说》这是清代郑林传家的线装本,也就是人家家传秘籍,上面内容也很多,不仅仅是药方,核心应该是大量手绘的、极其细腻的人体骨骼结构图、脱臼/骨折的复位手法图,如正骨十二法详解、夹缚方法图以及配套的金创药、接骨丹的详细炮制流程,甚至包括南洋特有药用植物的替代品记录。 其图解详细程度和系统性与罗氏正骨各有千秋,尤其在处理复杂创伤和开放性骨折的清创处理方面有独到之处。 有点东西…… 又随便翻了几本都是相当有地方特色的古籍,不过成书的时间,基本上都在清朝,至少上面这些书都是清朝的。 方言点了点头,对着林文辉说道: “都是好东西!” 听到方言这么说,林文峰挺高兴。 伸出手和方言在箱子前面握了握手,负责摄像摄影的记者同志们开始咔咔的照相。 虽然不知道大家心里的小九九,但是眼前这一幕还是挺让人感慨的。 特别是相较于认亲啥也没带何佑,现在就更是显得相当尴尬了。 他和黄启明伸着脖子,想看看那里面的书籍内容,奈何只能看到个封皮。 而另外一边,眼见仪式已成,众记者镜头也已记录下这珍贵的时刻,廖主任面带欣慰而庄重的笑容,轻轻抬手示意,场内随之安静下来。 他稳步走到方言和林文辉他们前面,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所有侨胞、医界同仁、记者以及核心人物方言和林氏兄妹。 “诸位同胞,各位同志,朋友们,”廖主任的声音洪亮而沉稳,清晰地传遍宴会厅,“今日这一幕,意义非凡啊!” 他指着那箱古籍,语气中饱含深情: “林文峰先生、林素心女士代表大马‘永春堂’及南洋诸多侨社、中医同仁,不远万里,将这一批珍贵的中医古籍送回祖国,交到我们方大夫手中。这不仅仅是一箱书籍,这是血脉相连的印证,是文化根脉的回归,更是万千海外同胞对我们民族瑰宝的深深眷恋与热切期许!” 很好,领导开始上价值了! 方言心里默默鼓掌,只要捧得够高,有些筹码就不能成为筹码了。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此刻廖主任他转向林氏兄妹,郑重道: “林先生刚才说得好,这是南洋侨胞生存与发展的智慧结晶。字里行间,记载的不仅是岐黄之术,更蕴藏着在异国他乡,面对热带疾病、严苛环境时,同胞们如何用我们祖传的智慧去救死扶伤、开枝散叶的故事。这份贡献,感天动地!” 随后带头鼓起掌来,周围的人纷纷附和,方言也“啪啪”的使劲鼓掌。 接着,廖主任的目光落在方言身上,满是赞赏与信赖: “方言同志,年纪虽轻,但医术精湛,胸怀天下,更难的是对中医传统的敬畏与钻研精神。” “大马的中医同僚将这批凝聚着海外同袍心血的古籍托付于你,正得其人!” “国家相信,研究院相信,在场所有见证者都相信,你有能力、有责任,在保护这些珍本的同时,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尤其是那些在特定地域环境的本土化用药,将它们与我们本土的深厚传承相融合,让它们重新焕发光芒,真正惠及我泱泱华夏的医林和亿万百姓!” “我会的!”方言接过话茬。 这些书籍目前只是针对南方环境,上次方言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们弄了那一版手册已经发了下去,现在方言还可以根据这里面的信息,出个更好的升级版出来。 这东西还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在大家熟悉了第一版本后,升级版就很容易学会了。 方言思绪飘的有点远,不过他马上回过神来。 知道这会儿还得继续说些大家爱听的话。 于是他接过话茬,调整自己的情绪,话语铿锵有力,充满了使命感的说道: “我刚才粗略看了下书籍的内容……这些书籍有跌打续命方图的精妙图解,有岭南疫疠的详实记录,还有南洋郎中对湿热困脾的化裁经验、各种南阳疫病治疗记录的亲身体验…这些都是我们临床实践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都是好东西!” “海外同胞慷慨解囊,将文化瑰宝送回故乡,我们国内的杏林同道,肩负复兴中医、济世救人的重任。这箱漂洋过海归来的古籍,就是一个象征!” “它象征着我们华夏儿女,无论身在何方,都对民族文化有着无与伦比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它象征着中医在新时代,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它更象征着,在全体中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海外同胞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必将让这传承数千年的岐黄之术,在新时代书写下更加辉煌灿烂的一页!” 廖主任有些略微诧异的看了看方言,心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