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接下来汽车发动,直接就奔着东直门医院而去,中午这会儿的道路上交通明显更加的拥堵了不少,从西城区回到东直门医院大门口,一共用了四十分钟的样子。 方言和门卫打了个招呼后,直接就开车进了医院里面,找了个位置停好车过后,师兄弟两人就去门诊大楼找人去了。 “他们会不会还在学校里休息?这会儿可是午休时间。”李正吉晃了晃手表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对着他说道: “应该不会,义诊如果是一整天的时间,看病人会一直都有,强度比我们上午的时候可要高多了。” 像是他们上午那种队伍都排不起来,一群人都在一旁先聊天,聊好了看到有空闲位置再过去看病,这都是不缺少医疗资源的人。 而义诊面对的都是普通人民群众,而这些人是最缺少医疗资源的。 但凡是能够有地方给他们看病,他们不会挑剔这里的医生,只会排队等着检查,把身上的毛病瞧一瞧,能够诊断出来是怎么回事,然后能拿到药方就行了。 中医给人的印象就是便宜实惠,虽然效果慢点,但是也能把病给治好。 相较于西药,中医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并不大。 学校里举行义诊也是尽量让人民群众少花钱,能够用最经济的方式把身上的毛病给治好。 对于义诊这种事儿,方言其实很有发言权的。 上辈子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去过好多偏远山区义诊的医生。 对于义诊中能够遇到的七七八八的问题,他是真有切身体会。 首都的普通民众生活条件其实也比其他地方的人好多了,在这里义诊挑战性其实还一般,城市里这么多的医院,什么中药材都能够找到,那些山沟沟里面,有些山上草都长不了几颗的,当地也就那几种动植物,开出来的药方,当地一般都凑不够。 方言他们就要想办法,用当地能够找到的资源给病人把病看好。 每次去义诊,方言都会感觉自己像是被扒了一层皮。 当然也是最锻炼人的,在这种时候方言感觉自己就像是个游方医生。 但凡是身边能用到的资源,他才不管你什么道地不道地的,只要能够用上就已经是很不错了,甚至他还用过当地的偏方,就像是班上雷莲的爷爷一样,只要能够治病,偏方也是好东西。 一边想着方言他们就已经到了东直门医院的门诊大楼外。 还没上台阶呢,他们就已经看到一群人正在拿着饭盒吃饭,另外一群人在忙着给人看病。 两人一下就看出来了,这是在换班吃饭。 很显然情况比他们想的要忙的多。 这边刚吃完饭的宋建中刚抬起头,就看到台阶下的方言和李正吉回来了。 赶紧对着他们招呼了一声: “方哥,李哥!” 听到这一声呼唤,其他人都纷纷朝着方言他们看去。 “你们怎么回来了?老刘不是说,调你们去办大事儿了嘛?”孟继民端着饭盒走过来,对着方言他们问道。 方言看了一眼他饭盒里的吃的。 好家伙,红烧肉,土豆烧鸡,还有大肉丸子。 李正吉也惊讶到: “吃这么好,都是全荤啊?!” 孟继民说道: “可别在这里装羡慕啊,你们肯定吃的更好!” 李正吉摇摇头: “实不相瞒,中午我们还真没你们吃的好。” 一旁邓南星走过来,同样端着饭盒,说道: “开玩笑,不可能。” “跟着方哥,那还能吃的差了?” 方言纠正道: “今天在另外一个医疗单位手下干活儿,吃的比较养生。” 方言倒是没说他们在中央医疗保健组给人看病,说出来吃的差其他人肯定更不相信。 听到方言这么说,大家就确认李正吉确实没瞎说。 方哥表达方式比较委婉,一般能够被他说做养生的,就都是没啥油水,还不太好吃的类型。 不过老刘也交代过,不要询问方言和李正吉去干什么了。 所以他们也没详细的追问,只是有机灵的,马上就说道: “我给你们去食堂弄点过来。” 说话的是杜衡。 当即宋建中和严一帆也表示一起。 还在给人看病的张延昌和杨景翔只能看了一眼,任由其他人在方哥这里刷好感了。 “不用了吧?”李正吉说道。 方言却说: “正好我没吃饱,多给我打点过来。” 当即杜衡第一个就跑了过去,宋建中也紧随其后,嘴里说着,我再给方哥弄碗汤。 后下手的严一帆愣了一秒,才对着李正吉问道: “副班长吃不?” 李正吉摸了摸肚子,说道: “那少来点……” 接着严一帆也过去打饭去了。 一旁的孟继民看到李正吉这样子,有些想笑。 不过嘴里还是对着方言他们解释道: “今天医院知道我们在这里免费义诊,伙食档次就提升了一下。” “那挺好,还是咱们欧阳院长会心疼人。”方言点了点头。 这时候看完一个病人的萧承志对着他们问道: “对了,今天下午你们没事儿?还是中午休息专门过来看一眼?” 方言看向萧承志,想到这家伙透露回广州的那些电报,方言就感觉这小子像个邓铁涛邓老装在京城的摄像头似的。 “没事儿了,上午看完了病,下午就准备在这里参加集体活动。”方言回应到。 萧承志说道: “那我看你还是指导指导咱们的疑难杂症治疗吧,上午遇到两个疑难杂症,我们都没解决,让别人明天过来,你给看看医案提提意见,如果下午的时候其他人遇到疑难杂症,你帮忙看一下。” 孟继民在一旁小声对着方言说道: “主要是你来坐着,患者知道你身份后,就都排你这里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