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嗯,这是一个英国老师的,他要回国去了,郭真当的中间人然后卖给我的。” 方言站起身,好奇的问道: “这地方看起来装修挺中式的啊?” 方言问道: “你是后面重新装修了?” 乐苗说道: “嗯,稍微装修了一下,为了自己看得喜欢嘛。” 说罢她又表示道: “不过我还是喜欢京城的四合院,住在这个半山腰每次回来都感觉像是会寺庙似的,我们内地,谁家好人山下有地方,把房子往山腰上建啊?” 这时候王风说道: “也不能这么说,我老家那边就得建山上,山下容易发洪水。” 乐苗笑着说道: “哈哈,好吧,是我见识少……诶,电筒找到了!” 说着她拿着电筒走了过来,递给了方言: “喏。” 等她重新坐下后,张开嘴让方言继续检查。 方言看到她双侧扁桃体红肿,表面有白色膜状物,口腔溃疡很多,并且下颌还有蚕豆大小的淋巴结。 上唇的上面被化妆盖住的地方,有个即将长大的脓疱。 方言说道: “你这嘴里,溃疡好几个,脸上也有脓包啊。” 乐苗说道: “嗯,喉咙痛,嘴里溃疡,感觉整个人都不舒服。” 方言略微思考了下,问道: “你出了发热,头疼,口腔溃疡,视力模糊,还有什么症状没?” 乐苗稍微犹豫了下,还是说道: “大腿内侧还有两个硬币大小的溃疡面,我去医院里说是我抵抗力低了。” 方言关掉电筒,然后思考起来。 乐苗这个病让方言想起一起的一个侨商患者。 那个人也姓方,叫做方永祥,家里是在马来西亚那边做棕榈油加工生意的。 最开始出现口腔溃疡,当时诊断为核黄素缺乏。 治了两年后又出现两只眼睛红肿疼痛,医院诊断为角膜炎。 又隔了两年,出现了两手指疼痛,先有出血点,然后会逐步变成脓疮,去医院检查,诊断为多形性红斑及红斑狼疮。 随后又出现了更加严重的消化道溃疡出血,并伴随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的新症状出现,想要睡觉却又不能闭眼,不想吃东西,厌恶闻到食物的气味,在医院检查后,发现血管里还有血栓,并且在下阴部位还出现了不正常的瘀斑,最后肝脏和脾脏还有不正常的肿大。(见694章。) 乐苗对着方言问道: “怎么样,我这个是什么问题?” 方言对着她说道: “如果我没看错,应该是狐惑,也就是西医里面一种叫做白塞综合症的病。” 乐苗明显是没听过这个病,表现的有些茫然。 她说道: “听着有点耳熟,但是想不起来了。” 方言对着她说道: “这个病临床表现有口腔溃疡、眼炎、皮肤病变、关节疼痛肿胀、消化系统溃疡出血穿孔、神经系统综合性受损、血管血栓。” “西医认为这个是感染细菌或者病毒,造成的免疫系统反应。” “这个病比较少见,西医里面属于是很难治的一种,治疗起来就像是打地鼠,治好了一个地方,另外一个地方又会复发。” 乐苗问道: “那中医呢?” 方言说道: “中医在东汉就有治疗办法了。” 乐苗惊讶: “啊?东汉?” 方言点点头说道: “对的,中医觉得狐惑病主要跟体内有湿热关系很大。” “比如说不小心感染了外界的湿热邪气,或者吃东西不注意,像经常吃辛辣刺激、油腻肥厚的食物,这些都会让脾胃功能变差,没办法正常消化运化,从而在身体里生成湿热。” “这种湿热毒邪会顺着经络到处捣乱,往上跑到口腔、眼睛,往下跑到私密部位,腐蚀黏膜,所以就会出现嘴巴、眼睛这些地方长溃疡。” “另外呢,心情老是不好、爱生气,或者天生体质比较阴虚的人,也容易得这个病。” “因为这些情况会让身体正气变弱,抵抗力下降,没办法抵抗湿热毒邪,这样湿热毒邪就更容易跑到身体里搞破坏。” 乐苗对着方言问道: “那……那我这个是怎么造成的?” “我平时吃的都很清淡,心情的话也还好……” 方言说道: “那就和气候有关系了,香江这里属亚热带气候,湿度高、气温高,尤其是半山别墅区虽通风较好,但你说过平时必须关窗防蚊虫,这会导致室内空气流通不足,湿热之气易滞留。长期处于这种封闭环境中,可能加重体内湿热淤积。” “此外你使用的檀香熏香虽为驱蚊虫,但香料应该本身偏温热,若长期在密闭空间中燃烧,就会助长体内热邪,与湿热相互裹挟,引发或加重口腔溃疡、脓疱等症状,类似“热盛则肉腐成脓”的中医理论。” 乐苗想了想,说道: “可能还真是,我确实是住到这里没多久才开始发病的,之前住的宿舍一点问题都没有。” 说罢她对着方言问道: “那现在怎么办?” 方言说道: “我给你开点药先吃着,这房子嘛,我看要么就做做杀虫,通通风,要么就干脆先去学校里住宿舍。” “好!”乐苗答应下来。 方言拿出纸和笔,顿了顿,说道: “不过我先说,治疗这个病,有个药可能你有点没办法接受。” 乐苗皱起眉头: “不能接受的中药?” 说完她笑着表示: “那不能,我也是从小接触中药的,就算你给我开人中白我也能接受。” 方言竖起大拇指: “还真让你猜中了!” “啊?”乐苗看向方言。 方言说道: “人中白啊,你说对了。” 乐苗瞳孔地震,问道: “真有人中白?” 方言点点头,对着她宽慰道: “对啊,不过不多,只有5克。” “……”乐苗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她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要吃人中白。 这时候方言已经开始写起了方剂来。 写好之后方言递给了乐苗。 乐苗看着单子上写的很清楚: 上川连 3g(清热燥湿) 生白芍 9g(养血柔肝) 生甘草 3g(清热解毒,缓急止痛) 淡吴茱萸 1.5g(反佐黄连,调和寒热) 天花粉 12g(养阴生津) 川黄柏 5g(清下焦湿热) 云茯苓 9g(健脾利湿) 忍冬藤 30g(清热解毒,通络) 车前草 30g(利湿清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