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旁边有人噗嗤笑出声:“这比方我听懂了!” “再说您这舌苔,”方言掏出随身带的小镜子怼到患者面前,“瞅见没?跟发霉的豆腐似的,这就是肚子里脏水漫上来了。” 患者张开嘴,看到自己的舌苔,这会儿已经是晚上了,早上的时候更加严重。 方言则是继续说道: “您之前吃的那些西药偶尔会有效果,是因为就像皮搋子做强通。” 方言做了个的抽拉动作:“当时通了,过两天又堵。” 患者摸着肚子恍然大悟: “难怪我放个屁能舒服会儿!敢情是暂时通了下!” “正是这个理!”方言放下手里的小镜子,然后说道: “所以这次,想要彻底解决,咱们就得把整个管道洗刷干净才行。” “从现在起您得忌口,冷饮好比往管道里灌冰渣子,油腻食物就像倒淤泥。我开的药就是给您肚子里装个小火炉等把这些陈年淤泥烤成硬块……“ 患者紧张地捂住肚子:“那不得更堵?” “问得好!”方言这时候掀开自己衣襟露出腹肌,说道: “您得每天锻炼,把这些烤硬的淤泥当砖头一块块搬出去!” “最好重新恢复到像我这样的状态。” 一众人看到方言的搓衣板,一个个露出羡慕的神情,医生身体好才有说服力啊! 当即患者连连点头。 “那就赶紧给我开个药吧!” 方言重新拿起钢笔,开始写了起来: 姜半夏 10g、姜川朴 10g、炒枳实 10g、炒川椒 5g、干姜 7g、桂枝 15g、茯苓 15g、石菖蒲 10g、大腹皮 10g、生姜 5片。 干姜、桂枝、炒川椒温阳散寒,针对寒湿困脾的阳虚本质; 姜半夏、姜川朴、茯苓、石菖蒲燥湿化浊,解决湿浊阻滞的标实问题,是“治湿先温阳”的原则。 枳实、厚朴、大腹皮行气消胀,恢复中焦气机升降; 桂枝、茯苓通阳化气行水,使湿浊从二便排出,是“治胀必通腑”的临床思路。 姜制药物(姜半夏、姜川朴)与生姜配伍,既增强温中止呕之功,又避免单纯燥湿伤阴,这是“温而不伤正”的配伍方针。 不过方言检查了一下,炒川椒仅5g,散寒之力还是较轻,考虑到患者两年时间了,寒像比较明显,于是方言又改成了9g。 写完之后,方言又检查一遍,这才算满意。 将手里的方子递给了患者。 对方赶紧接过,他仿佛是看到了和方言一样的搓衣板身材在和自己招手了。 接过后看了看,上面还写了禁忌和煎药的方法。 真是可谓相当贴心了。 见状,他略微思索,然后从自己手腕上取下一串红色手链,一下塞到了方言手里。 笑呵呵的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我这身上也没带其他东西,这就当做诊金了,还请不要嫌弃。” PS:月票又多了五百张,所以再欠大家10000字。 更完这章,还欠大家82000字。 下午还有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