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听到方言想看今天上午抄的医案,杜衡笑着说道: “方哥,我知道你肯定会看,所以直接给你也用复写纸抄了一本,你瞧,都在这里呢。” 说着杜衡就拿出一个新本子,上面全是今天用复写纸写的医案。 这小子也太有眼力见了? 方言对着杜衡说道: “哎哟,那可太感谢你了。” 杜衡笑呵呵的说道: “方哥客气了,咱们俩谁跟谁啊!来来来,您瞧瞧一个字不差,我全抄好了!” 说着递给了方言。 方言结果后随便一看,好家伙,应该是八个医案。 写的密密麻麻的好几篇,全是不一样的治疗手段。 颇有几分方言自己开方子的即视感。 治疗方法全都不带重样的。 他认真看到: 温胆汤加味为主治愈哮喘一例。 仔细看了一遍医案后,方言分析任老这医案里,温胆汤源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清热化痰、和胃利胆为主,常用于痰热内扰证,这个医案是温病学派对痰热证的辨证思路。 第二个是:驱寇饮加减治愈胃脘痛一例。 “驱寇”之名寓意驱除邪气如寒、热、瘀等,攻邪学派里的张子和强调“邪去正安”,此方是以祛邪和胃为主,所以应该是攻邪派的。 接下来第三个医案是: 脾肾双补法治愈虚劳一例。 易水学派张元素、李东垣等重视脾胃,该案结合脾肾双补,体现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及后世脾肾并重的思想,是典型的易水派医案。 接着是第四个医案: 益肺强心法治愈肺痹并发心痹一例。 肺主气、心主血,本案通过益肺强心调和气血,没有明确信息,不过方言认为这应该是受《内经》“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理论影响,属综合气血津液辨证的流派,至于属于是哪派,方言还真是吃不准。 第五个医案是: 化湿浊疏经脉法治愈顽固性头疼一例。 河间学派的刘完素以“六气皆从火化”著称,但亦重视湿热证治。老任这个医案以化湿浊为主,符合河间派对湿邪致病的辨证思路。 第六个医案: 温补心阳法治愈胸痹一例。 温补学派张景岳强调“阳非有余”,这个医案通过温补心阳治疗胸痹(心阳虚证),符合其“补必兼温”的学术特点。 至于第七和第八个医案,在一起,叫做: “豨莶(xī xiān)至阳汤和豨莶至阴汤分别治愈中风两例。” 虽然名字差不多,但是至阳汤针对是阳虚中风手法属于是温补学派,至阴汤针对是阴虚中风用的手法是丹溪学派。 这两个方子也是任老独创的,后世属于是相当有名的那种。 其他几个方子,方言没见过,但是这个方子,方言上辈子就学过。 任老创制的这两个方剂分别针对中风的不同病机:至阳汤用温补派的温补阳气,而至阴汤滋阴息风用丹溪派“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 随着【叮】的系统提示音响起,方言将这几个医案又记录加持并充分理解了下来。 “不错,不错!”方言连连点头。 这都是任老挑选的典型医案,是从1961年到1975年之间的,时间段也相隔比较近,虽然他教书时间比较多,但是也是参加临床项目的,基本上就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定治愈。 方言发现某种程度来说,自己还和任老挺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