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战马都去哪儿了?-《朝天子》
            
            
            
                
    第(2/3)页
    苏晏清就像是疼爱子女的爹娘,亲昵的抚摸着每一匹战马,时而看看马蹄上是否有生病的痕迹、时而拍打着小腿肌肉,感受着战马的茁壮成长。
    一路走来他跟顾思年讲了许许多多养马的经验、技巧,换做谁都不会把他与琅州大才子的名头联系在一起。
    别人当这个监马吏会把这当成捞油水的好差事,赚他个盆满钵满,而苏晏清却真正从头到尾的学习了养马的每一个环节、体会了每一分辛酸。
    马厩可是个臭味熏天的地方,他却一待就是一整天,半句牢骚都没有,这一点让顾思年格外佩服。
    “顾兄,你看看这些战马的品质如何?”
    “良马,都是上等的良马啊~”
    顾思年满脸的喜悦:
    “都说奔灵马场是琅州最大、最好的马场,果不其然。”
    “哈哈,顾兄有眼力。”
    苏晏清微微一笑:
    “大凉最好的马,其实产自北凉,就是如今的北荒。
    北荒失陷之前朝廷从那带走了一大批的马驹种马,分给了琅州一部分。
    也就是说顾兄现在看到的战马都是北凉大马的后代,马蹄坚实、奔腾有力,中原内地很难养出这种马。”
    “原来是来自北荒的马种~”
    顾思年恍然大悟,之前与褚北瞻闲聊时他就说过,北荒的马世间最佳!
    “琅州总计马场一十三座,奔灵马场当之无愧的排第一,其余十二座马场分散在各县。
    每年出产的战马都会经我的手,分到边军九营,可以说每一座马场的情况我都了然于胸。”
    苏晏清转头问道:
    “顾兄可知,这一十三座马场每年会出产多少可用的战马?”
    顾思年头摇得像个拨浪鼓:
    “不知。”
    “猜一猜嘛~”
    “三百?五百?八百!”
    “都不是。”
    苏晏清平静的说道:
    “若是年景好、草儿肥美,一十三座马场可以出马两千匹,甚至更多。
    就算是碰着差的年景也有上千战马。”
    “这么多!”
    顾思年目瞪口呆,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那岂不是每一年出产的战马都够琅州卫打造一支骑兵营?还是接近一人两马的那种配置。
    “没想到吧~”
    顾思年的反应早在苏晏清的预料之中,他的眼光逐渐冷漠起来:
    “马儿的寿命长达三四十年,若是用作战马,在没有伤病的情况下也可以出入疆场十年之久。
    十年,这十年琅州能出产两三万匹战马,就算在战场上损失了一些,剩下个半数总不难吧?
    琅州九营编制,满打满算不到一万五千士卒,也就是说我琅州出产的战马足以让所有士卒都分到一匹。
    可实际情况是除了一支游总兵的亲军,其余八营战马最多的就是苗字营,半数士卒配马。
    顾兄有没有想过多出来的战马到哪里去了?难不成都死在战场了?”
    顾思年沉默了,征战是会有损耗,但绝不会这么大。
    “我来告诉你!”
    苏晏清的脸上出现了愤怒:
    “去年年末,苗字营苗磊拿着总兵府的文书一次性从我这提走了六百匹战马。
    六百匹战马,两百匹直接被他们牵回了苗家,成了他们家族的私马。还有两百匹被他们暗中卖给了黑市商人,获取巨利,真正分到苗字营的时候就只剩下两百匹了。
    六百匹战马出马场,边军只得到了两百匹,这还是一支苗字营,这还仅仅是一次。
    顾兄你想想,十年的时间,到底有多少战马流出去了,到底有多少士卒因为没有战马才惨死在了燕军的手里。
    我说句不中听的话,不仅是苗家,就连游总兵何尝不是如此?
    我不知道战马的重要吗?
    可我怕啊,怕我辛辛苦苦养出来的精良战马没有变成将士们麾下坐骑杀向燕贼,反而变成白银,流进了那些人的口袋。”
    到最后,苏晏清的眼眶已经湿润:
    第(2/3)页